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项目范围管理 确认范围

5.5 确认范围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同时通过确认每个可交付成果,来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本过程应根据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定期开展。图 5-15 描述本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图 5-16 是本过程的数据流向图。

图 5-15确认范围: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

图 5-16确认范围:数据流向图

由客户或发起人审查从控制质量过程输出的核实的可交付成果,确认这些可交付成果已经圆满完成并通过正式验收。本过程对可交付成果的确认和最终验收,需要依据:从项目范围管理知识领域的各规划过程获得的输出(如需求文件范围基准),以及从其他知识领域的各执行过程获得的工作绩效数据

确认范围过程与控制质量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关注可交付成果的验收,而后者关注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及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控制质量过程通常先于确认范围过程,但二者也可同时进行。

引用
4.7.3.4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需要更新的组织过程资产包括(但不限于):

如果项目在完工前提前终止,则需要在正式的收尾文件中说明项目终止的原因,并规定正式程序,把该项目的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移交他人。

5 项目范围管理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从控制质量过程输出的核实的可交付成果确认范围过程的输入,而验收的可交付成果确认范围过程的输出之一,由获得授权的相关方正式签字批准。因此,相关方需要在规划阶段早期介入(有时需要在启动阶段就介入),对可交付成果的质量提出意见,以便控制质量过程能够据此评估绩效并提出必要的变更建议。

5.1.2.2 数据分析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备选方案分析。本技术用于评估收集需求、详述项目和产品范围、创造产品、确认范围控制范围的各种方法。

5.5 确认范围

确认范围过程与控制质量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关注可交付成果的验收,而后者关注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及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控制质量过程通常先于确认范围过程,但二者也可同时进行。

8.3.3.2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控制质量过程的一个目的就是确定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开展控制质量过程的结果是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后者又是确认范围过程的一项输入(见 5.5 节),以便正式验收。如果存在任何与可交付成果有关的变更请求或改进事项,可能会执行变更、开展检查并重新核实。

5.3 确认范围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同时通过确认每个可交付成果,来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本过程应根据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定期开展。图 5-4 描述了本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X3.3.4 监控过程组

这种把工作和变更列入同一张清单的做法,起源于充满变更的项目环境。在这种项目环境中,无法把变更从原先计划的工作中分离出来。把变更和原先的工作整合到一张未完项清单中,就便于对全部工作进行重新排序,也能够为相关方管理和控制项目工作、实施变更控制和确认范围提供单一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