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展开 全部合拢
章节 输出 项目范围管理

5.4.3.1 范围基准

范围基准是经过批准的范围说明书、WBS 和相应的 WBS 词典,只有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才能进行变更,它被用作比较的基础。范围基准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包括:

  • 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范围说明书包括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见 5.3.3.1 节)。
  • WBS。WBS 是对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创建所需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范围的层级分解。工作分解结构每向下分解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更详细的定义。
  • 工作包。WBS 的最低层级是带有独特标识号的工作包。这些标识号为进行成本、进度和资源信息的逐层汇总提供了层级结构,构成账户编码。每个工作包都是控制账户的一部分,而控制账户则是一个管理控制点。在该控制点上,把范围、预算和进度加以整合,并与挣值相比较,以测量绩效。控制账户拥有两个或更多工作包,但每个工作包只与一个控制账户关联。
  • 规划包。一个控制账户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规划包,其是一种低于控制账户而高于工作包的工作分解结构组件,工作内容已知,但详细的进度活动未知。
  • WBS 词典。WBS 词典是针对 WBS 中的每个组件,详细描述可交付成果、活动和进度信息的文件。WBS 词典对 WBS 提供支持,其中大部分信息由其他过程创建,然后在后期添加到词典中。WBS 词典中的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账户编码标识;
  • 工作描述;
  • 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 负责的组织
  • 进度里程碑;
  • 相关的进度活动;
  • 所需资源;
  • 成本估算
  • 质量要求;
  • 验收标准;
  • 技术参考文献;
  • 协议信息。

项目管理计划是说明项目执行、监控和收尾方式的一份文件,它整合并综合了所有子管理计划和基准,以及管理项目所需的其他信息。究竟需要哪些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取决于具体项目的需求。

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子管理计划:
  • 范围管理计划。见 5.1.3.1 节。确立如何定义、制定、监督、控制和确认项目范围。
  • 需求管理计划。见 5.1.3.2 节。确定如何分析、记录和管理需求。
  • 进度管理计划。见 6.1.3.1 节。为编制、监督和控制项目进度建立准则并确定活动。
  • 成本管理计划。见 7.1.3.1 节。确定如何规划、安排和控制成本
  • 质量管理计划。见 8.1.3.1 节。确定在项目中如何实施组织的质量政策、方法和标准。
  • 资源管理计划。见 9.1.3.1 节。指导如何对项目资源进行分类、分配、管理和释放。
  • 沟通管理计划。见 10.1.3.1 节。确定项目信息将如何、何时、由谁来进行管理和传播。
  • 风险管理计划。见 11.1.3.1 节。确定如何安排与实施风险管理活动。
  • 采购管理计划。见 12.1.3.1 节。确定项目团队将如何从执行组织外部获取货物和服务。
  • 相关方参与计划。见 13.2.3.1 节。确定如何根据相关方的需求、利益和影响让他们参与项目决策和执行。
  • 基准: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经过批准的范围说明书、工作分解结构 (WBS) 和相应的 WBS 词典,用作比较依据。
  • 进度基准。见 6.5.3.1 节。经过批准的进度模型,用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的依据。
  • 成本基准。见 7.3.3.1 节。经过批准的、按时间段分配的项目预算,用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的依据。
  • 其他组件。大多数项目管理计划组件都来自于其他过程,虽然有些组件是在本过程生成的。

虽然在本过程生成的组件会因项目而异,但是通常包括(但不限于):

  • 变更管理计划。描述在整个项目期间如何正式审批和采纳变更请求
  • 配置管理计划。描述如何记录和更新项目的特定信息,以及该记录和更新哪些信息,以保持产品、服务或成果的一致性和(或)有效性。
  • 绩效测量基准。经过整合的项目范围、进度和成本计划,用作项目执行的比较依据,以测量和管理项目绩效。
  • 项目生命周期。描述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
  • 开发方法。描述产品、服务或成果的开发方法,例如预测、迭代、敏捷或混合型模式。
  • 管理审查。确定项目经理和有关相关方审查项目进展的时间点,以考核绩效是否符合预期,或者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

项目管理计划是用于管理项目的主要文件之一。管理项目时还会使用其他项目文件。这些其他文件不属于项目管理计划,但它们也是实现高效管理所必需的文件。表 4-1 列出了主要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项目文件

表 4-1项目管理计划项目文件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变更管理计划。见 4.2.3.1 节。变更管理计划为管理变更控制过程提供指导,并记录变更控制委员会(CCB)的角色和职责。
  • 配置管理计划。见 4.2.3.1 节。配置管理计划描述项目的配置项、识别应记录和更新的配置项,以便保持项目产品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范围基准提供项目和产品定义。
  • 进度基准。见 6.5.3.1 节进度基准用于评估变更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 成本基准。见 7.3.3.1 节成本基准用于评估变更对项目成本的影响。

在预测型项目中,经过批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工作分解结构(WBS)和相应的 WBS 词典构成项目范围基准。只有通过正式变更控制程序,才能进行基准变更。在开展确认范围控制范围及其他控制过程时,基准被用作比较的基础。而采用适应型生命周期的项目,则使用未完项(包括产品需求和用户故事)反映当前需求。

范围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描述将如何定义、制定、监督、控制和确认项目范围。范围管理计划要对将用于下列工作的管理过程做出规定:

  • 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
  • 根据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创建 WBS
  • 确定如何审批和维护范围基准
  • 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根据项目需要,范围管理计划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非常详细或高度概括的。

实践指南》[7] 提供了有关产品需求的更深入信息。让相关方积极参与需求的探索和分解工作(分解项目和产品需求),并仔细确定、记录和管理对产品、服务或成果的需求,能直接促进项目成功。需求是指根据特定协议或其他强制性规范,产品、服务或成果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能力。它包括发起人、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已量化且书面记录的需要和期望。应该足够详细地探明、分析和记录这些需求,将其包含在范围基准中,并在项目执行开始后对其进行测量。需求将成为工作分解结构(WBS)的基础,也将成为成本、进度、质量和采购规划的基础。

范围基准是经过批准的范围说明书、WBS 和相应的 WBS 词典,只有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才能进行变更,它被用作比较的基础。范围基准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包括:

由客户或发起人审查从控制质量过程输出的核实的可交付成果,确认这些可交付成果已经圆满完成并通过正式验收。本过程对可交付成果的确认和最终验收,需要依据:从项目范围管理知识领域的各规划过程获得的输出(如需求文件范围基准),以及从其他知识领域的各执行过程获得的工作绩效数据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范围管理计划。见 5.1.3.1 节项目管理计划定义了如何正式验收已经完成的可交付成果
  • 需求管理计划。见 5.1.3.2 节需求管理计划描述了如何确认项目需求。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用范围基准与实际结果比较,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变更、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控制范围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范围基准的维护,且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图 5-17 描述本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图 5-18 是本过程的数据流向图。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范围管理计划。见 5.1.3.1 节范围管理计划记录了如何控制项目和产品范围。
  • 需求管理计划。见 5.1.3.2 节成本管理计划记录了如何管理项目需求。
  • 变更管理计划。见 4.2.3.1 节。变更管理计划定义了管理项目变更的过程。
  • 配置管理计划。见 4.2.3.1 节。配置管理计划定义了哪些是配置项,哪些配置项需要正式变更控制,以及针对这些配置项的变更控制过程。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用范围基准与实际结果比较,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变更、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 绩效测量基准。见 4.2.3.1 节。使用挣值分析时,将绩效测量基准与实际结果比较,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变更、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可作为本过程输入的项目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 经验教训登记册。见 4.4.3.1 节。在项目早期获得的经验教训可以运用到后期阶段,以改进范围控制。
  • 需求文件。见 5.2.3.1 节需求文件用于发现任何对商定的项目或产品范围的偏离。
  • 需求跟踪矩阵。见 5.2.3.2 节需求跟踪矩阵有助于探查任何变更或对范围基准的任何偏离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它还可以提供受控需求的状态。

确定偏离范围基准(见 5.4.3.1 节)的原因和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是项目范围控制的重要工作。

本过程产生的工作绩效信息是有关项目和产品范围实施情况(对照范围基准)的、相互关联且与各种背景相结合的信息,包括收到的变更的分类、识别的范围偏差和原因、偏差对进度和成本的影响,以及对将来范围绩效的预测。

4.3.3.4 节。分析项目绩效后,可能会就范围基准进度基准,或项目管理计划的其他组成部分提出变更请求变更请求需要经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见 4.6 节)的审查和处理。

项目管理计划的任何变更都以变更请求的形式提出,且通过组织的变更控制过程进行处理。可能需要变更请求项目管理计划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

  • 范围管理计划。见 5.1.3.1 节。可以更新范围管理计划,以反映范围管理方式的变更。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在针对范围、范围说明书、WBS 或 WBS 词典的变更获得批准后,需要对范围基准做出相应的变更。有时范围偏差太过严重,以至于需要修订范围基准,以便为绩效测量提供现实可行的依据。
  • 进度基准。见 6.5.3.1 节。在针对范围、资源或进度估算的变更获得批准后,需要对进度基准做出相应的变更。有时进度偏差太过严重,以至于需要修订进度基准,以便为绩效测量提供现实可行的依据。
  • 成本基准。见 7.3.3.1 节。在针对范围、资源或成本估算的变更获得批准后,需要对成本基准做出相应的变更。有时成本偏差太过严重,以至于需要修订成本基准,以便为绩效测量提供现实可行的依据。
  • 绩效测量基准。见 4.2.3.1 节。在针对范围、进度绩效或成本估算的变更获得批准后,需要对绩效测量基准做出相应的变更。有时绩效偏差太过严重,需要提出变更请求来修订绩效测量基准,以便为绩效测量提供现实可行的依据。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见 6.1.3.1 节进度管理计划定义进度计划方法、滚动式规划的持续时间,以及管理工作所需的详细程度。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在定义活动时,需明确考虑范围基准中的项目 WBS、可交付成果、制约因素和假设条件。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见 6.1.3.1 节进度管理计划规定了排列活动顺序的方法和准确度,以及所需的其他标准。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在排列活动顺序时,需明确考虑范围基准中的项目 WBS、可交付成果、制约因素和假设条件。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见 6.1.3.1 节进度管理计划规定了用于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的方法和准确度,以及所需的其他标准。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范围基准包含 WBS 词典,后者包括可能影响人力投入和持续时间估算的技术细节。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见 6.1.3.1 节进度管理计划规定了用于制定进度计划的进度计划编制方法和工具,以及推算进度计划的方法。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范围说明书、WBS 和 WBS 词典包含了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详细信息,供创建进度模型时借鉴。

4.3.3.4 节。修改项目范围或项目进度计划之后,可能会对范围基准和/或项目管理计划的其他组成部分提出变更请求,应该通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见 4.6 节)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查和处理。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见 6.1.3.1 节进度管理计划描述了进度的更新频率、进度储备的使用方式,以及进度的控制方式。
  • 进度基准。见 6.5.3.1 节。把进度基准与实际结果相比,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变更或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在监控进度基准时,需明确考虑范围基准中的项目 WBS、可交付成果、制约因素和假设条件。
  • 绩效测量基准。见 4.2.3.1 节。使用挣值分析时,将绩效测量基准与实际结果比较,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变更、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4.3.3.4 节。通过分析进度偏差,审查进展报告、绩效测量结果和项目范围或进度调整情况,可能会对进度基准范围基准和/或项目管理计划的其他组成部分提出变更请求。应该通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见 4.6 节)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查和处理。预防措施可包括推荐的变更,以消除或降低不利进度偏差的发生概率。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成本管理计划。见 7.1.3.1 节成本管理计划描述了可使用的估算方法以及成本估算需要达到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 质量管理计划。见 8.1.3.1 节质量管理计划描述了项目管理团队为实现一系列项目质量目标所需的活动和资源。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范围基准包括项目范围说明书、WBS 和 WBS 词典:
  • 项目范围说明书。范围说明书(见 5.3.3.1 节)反映了因项目资金支出的周期而产生的资金制约因素,或其他财务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 工作分解结构。WBS(见 5.4.3.1 节)指明了项目全部可交付成果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WBS 词典。在 WBS 词典(见 5.4.3 节)和相关的详细工作说明书中,列明了可交付成果,并描述了为产出可交付成果,WBS 各组成部分所需进行的工作。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成本管理计划。见 7.1.3.1 节成本管理计划描述了如何将项目成本纳入项目预算中。
  • 资源管理计划。见 9.1.3.1 节资源管理计划提供了有关(人力和其他资源的)费率、差旅成本估算,和其他可预见成本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估算整个项目预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范围基准包括项目范围说明书、WBS 和 WBS 词典的详细信息,可用于成本估算和管理。

适用于控制成本过程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挣值分析 (EVA)。挣值分析将实际进度和成本绩效与绩效测量基准进行比较。EVM把范围基准成本基准进度基准整合起来,形成绩效测量基准。它针对每个工作包和控制账户,计算并监测以下三个关键指标:
  • 计划价值。计划价值(PV)是为计划工作分配的经批准的预算,它是为完成某活动或工作分解结构 (WBS) 组成部分而准备的一份经批准的预算,不包括管理储备。应该把该预算分配至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在某个给定的时间点,计划价值代表着应该已经完成的工作。PV的总和有时被称为绩效测量基准(PMB),项目的总计划价值又被称为完工预算(BAC)。
  • 挣值。挣值(EV)是对已完成工作的测量值,用该工作的批准预算来表示,是已完成工作的经批准的预算。EV 的计算应该与 PMB 相对应,且所得的 EV 值不得大于相应组件的 PV 总预算。

EV 常用于计算项目的完成百分比,应该为每个 WBS 组件规定进展测量准则,用于考核正在实施的工作。项目经理既要监测 EV 的增量,以判断当前的状态,又要监测 EV 的累计值,以判断长期的绩效趋势。

  •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AC)是在给定时段内,执行某活动而实际发生的成本,是为完成与 EV相对应的工作而发生的总成本。AC 的计算方法必须与 PV 和 EV 的计算方法保持一致(例如,都只计算直接小时数,都只计算直接成本,或都计算包含间接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AC 没有上限,为实现 EV 所花费的任何成本都要计算进去。
  • 偏差分析。见 4.5.2.2 节。在 EVM 中,偏差分析用以解释成本偏差(CV = EV – AC)、进度偏差(SV = EV – PV)和完工偏差(VAC = BAC – EAC)的原因、影响和纠正措施。成本和进度偏差是最需要分析的两种偏差。对于不使用正规挣值分析的项目,可开展类似的偏差分析,通过比较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来识别成本基准与实际项目绩效之间的差异;然后可以实施进一步的分析,以判定偏离进度基准的原因和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可通过成本绩效测量来评价偏离原始成本基准的程度。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工作包括:判定偏离成本基准(见 7.3.3.1 节)的原因和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随着项目工作的逐步完成,偏差的可接受范围(常用百分比表示)将逐步缩小。偏差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偏差。进度偏差(SV)是测量进度绩效的一种指标,表示为挣值与计划价值之差。

它是指在某个给定的时点,项目提前或落后的进度,它是测量项目进度绩效的一种指标,等于挣值(EV)减去计划价值(PV)。EVA 进度偏差是一种有用的指标,可表明项目进度是落后还是提前于进度基准。当项目完工时,全部的计划价值都将实现(即成为挣值),所以 EVA 进度偏差最终将等于零。最好把进度偏差与关键路径法 (CPM) 和风险管理一起使用。

公式:SV = EV – PV。

  • 成本偏差。成本偏差(CV)是在某个给定时点的预算亏空或盈余量,表示为挣值与实际成本之差。它是测量项目成本绩效的一种指标,等于挣值(EV)减去实际成本(AC)。

项目结束时的成本偏差,就是完工预算(BAC)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值。由于成本偏差指明了实际绩效与成本支出之间的关系,所以非常重要。负的 CV 一般都是不可挽回的。公式:CV = EV – AC。

  • 进度绩效指数。进度绩效指数(SPI)是测量进度效率的一种指标,表示为挣值与计划价值之比,反映了项目团队完成工作的效率。有时与成本绩效指数(CPI)一起使用,以预测项目的最终完工估算。当 SPI 小于 1.0 时,说明已完成的工作量未达到计划要求;当 SPI 大于1.0 时,则说明已完成的工作量超过计划。由于 SPI 测量的是项目的总工作量,所以还需要对关键路径上的绩效进行单独分析,以确认项目是否将比计划完成日期提前或推迟完工。SPI等于 EV 与 PV 的比值。公式:SPI = EV/PV。
  • 成本绩效指数。成本绩效指数(CPI)是测量预算资源的成本效率的一种指标,表示为挣值与实际成本之比。它是最关键的 EVA 指标,用来测量已完成工作的成本效率。当 CPI 小于 1.0时,说明已完成工作的成本超支;当 CPI 大于 1.0 时,则说明到目前为止成本有结余。CPI 等于 EV 与 AC 的比值。公式:CPI = EV/AC。
  • 趋势分析。见 4.5.2.2 节。趋势分析旨在审查项目绩效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判断绩效是正在改善还是正在恶化。图形分析技术有助于了解截至目前的绩效情况,并把发展趋势与未来的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如 BAC 与EAC、预测完工日期与计划完工日期的比较。趋势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图表。在挣值分析中,对计划价值、挣值和实际成本这三个参数,既可以分阶段(通常以周或月为单位)进行监督和报告,也可以针对累计值进行监督和报告。图 7-12 以 S 曲线展示了某个项目的 EV 数据,该项目预算超支且进度落后。

图 7-12挣值、计划价值和实际成本

  • 预测。随着项目进展,项目团队可根据项目绩效,对完工估算(EAC)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可能与完工预算(BAC)存在差异。如果 BAC 已明显不再可行,则项目经理应考虑对EAC进行预测。预测EAC是根据当前掌握的绩效信息和其他知识,预计项目未来的情况和事件。

预测要根据项目执行过程中所提供的工作绩效数据(见 4.3.3.2 节)来产生、更新和重新发布。工作绩效信息包含项目过去的绩效,以及可能在未来对项目产生影响的任何信息。

在计算 EAC 时,通常用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加上剩余工作的完工尚需估算(ETC)。

项目团队要根据已有的经验,考虑实施 ETC 工作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把挣值分析与手工预测 EAC 方法联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佳。由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手工进行的自下而上汇总方法,就是一种最普通的 EAC 预测方法。

项目经理所进行的自下而上的 EAC 估算,就是以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为基础,并根据已积累的经验来为剩余项目工作编制一个新估算。公式:EAC = AC + 自下而上的 ETC。

可以很方便地把项目经理手工估算的 EAC 与计算得出的一系列 EAC 作比较,这些计算得出的EAC 代表了不同的风险情景。在计算 EAC 值时,经常会使用累计 CPI 和累计 SPI 值。尽管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计算基于 EVM 数据的 EAC 值,但下面只介绍最常用的三种方法:

mm假设将按预算单价完成 ETC 工作。这种方法承认以实际成本表示的累计实际项目绩效(不论好坏),并预计未来的全部 ETC 工作都将按预算单价完成。如果目前的实际绩效不好,则只有在进行项目风险分析并取得有力证据后,才能做出“未来绩效将会改进”的假设。

公式:EAC = AC +(BAC – EV)。

mm假设以当前 CPI 完成 ETC 工作。这种方法假设项目将按截至目前的情况继续进行,即 ETC工作将按项目截至目前的累计成本绩效指数(CPI)实施。公式:EAC = BAC/CPI。

mm假设 SPI 与 CPI 将同时影响 ETC 工作。在这种预测中,需要计算一个由成本绩效指数与进度绩效指数综合决定的效率指标,并假设 ETC 工作将按该效率指标完成。如果项目进度对 ETC 有重要影响,这种方法最有效。使用这种方法时,还可以根据项目经理的判断,分别给 CPI 和 SPI 赋予不同的权重,如 80/20、50/50 或其他比率。公式:EAC =AC +[(BAC – EV)/(CPI x SPI)]。

  • 储备分析。见 7.2.2.6 节。在控制成本过程中,可以采用储备分析来监督项目中应急储备和管理储备的使用情况,从而判断是否还需要这些储备,或者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储备。随着项目工作的进展,这些储备可能已按计划用于支付风险或其他应急情况的成本;反之,如果抓住机会节约了成本,节约下来的资金可能会增加到应急储备中,或作为盈利/利润从项目中剥离。

如果已识别的风险没有发生,就可能要从项目预算中扣除未使用的应急储备,为其他项目或运营腾出资源。同时,在项目中开展进一步风险分析,可能会发现需要为项目预算申请额外的储备。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需求管理计划。见 5.1.3.2 节需求管理计划提供了识别、分析和管理需求的方法,以供质量管理计划质量测量指标借鉴。
  • 风险管理计划。见 11.1.3.1 节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了识别、分析和监督风险的方法。将风险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的信息相结合,有助于成功交付产品和项目
  • 相关方参与计划。见 13.2.3.1 节相关方参与计划提供了记录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方法,为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在确定适用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和目标时,以及在确定要求质量审查的项目可交付成果和过程时,需要考虑WBS和项目范围说明书中记录的可交付成果。范围说明书包含可交付成果的验收标准。该标准的界定可能导致质量成本并进而导致项目成本的显著升高或降低。满足所有的验收标准意味着满足相关方的需求。

项目管理计划的任何变更都以变更请求的形式提出,且通过组织的变更控制过程进行处理。可能需要变更请求项目管理计划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

  • 风险管理计划。见 11.1.3.1 节。在确定质量管理方法时可能需要更改已商定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法,这些变更会记录在风险管理计划中。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如果需要增加特定的质量管理活动,范围基准可能因本过程而变更。

WBS 词典记录的质量要求可能需要更新。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收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核对单(见 11.2.2.2 节)。核对单是一种结构化工具,通常列出特定组成部分,用来核实所要求的一系列步骤是否已得到执行或检查需求列表是否已得到满足。基于项目需求和实践,核对单可简可繁。许多组织都有标准化的核对单,用来规范地执行经常性任务。在某些应用领域,核对单也可从专业协会或商业性服务机构获取。质量核对单应该涵盖在范围基准中定义的验收标准。

项目管理计划的任何变更都以变更请求的形式提出,且通过组织的变更控制过程进行处理。可能需要变更请求项目管理计划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

  • 质量管理计划。见 8.1.3.1 节。可能需要根据实际结果修改已商定的质量管理方法。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范围基准可能因特定的质量管理活动而变更。
  • 进度基准。见 6.5.3.1 节进度基准可能因特定的质量管理活动而变更。
  • 成本基准。见 7.3.3.1 节成本基准可能因特定的质量管理活动而变更。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质量管理计划。见 8.1.3.1 节质量管理计划有助于定义项目所需的资源水平,以实现和维护已定义的质量水平并达到项目测量指标。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范围基准识别了可交付成果,决定了需要管理的资源的类型和数量。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资源管理计划。见 9.1.3.1 节资源管理计划定义了识别项目所需不同资源的方法,还定义了量化各个活动所需的资源并整合这些信息的方法。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范围基准识别了实现项目目标所需的项目和产品范围,而范围决定了对团队和实物资源的需求。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需求管理计划。见 5.1.3.2 节需求管理计划可能指出了特别有风险的项目目标。
  • 进度管理计划。见 6.1.3.1 节进度管理计划可能列出了受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影响的一些领域。
  • 成本管理计划。见 7.1.3.1 节成本管理计划可能列出了受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影响的一些领域。
  • 质量管理计划。见 8.1.3.1 节质量管理计划可能列出了受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影响的一些领域,或者关键假设可能引发风险的一些领域。
  • 资源管理计划。见 9.1.3.1 节资源管理计划可能列出了受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影响的一些领域,或者关键假设可能引发风险的一些领域。
  • 风险管理计划。见 11.1.3.1 节风险管理计划规定了风险管理的角色和职责,说明了如何将风险管理活动纳入预算和进度计划,并描述了风险类别(可用风险分解结构表述)。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范围基准包括可交付成果及其验收标准,其中有些可能引发风险;

还包括工作分解结构,可用作安排风险识别工作的框架。

  • 进度基准。见 6.5.3.1 节。可以查看进度基准,找出存在不确定性或模糊性的里程碑日期和可交付成果交付日期,或者可能引发风险的关键假设条件。
  • 成本基准。见 7.3.3.1 节。可以查看成本基准,找出存在不确定性或模糊性的成本估算或资金需求,或者关键假设可能引发风险的方面。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根本原因分析。根本原因分析(见 8.2.2.2 节)常用于发现导致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可以用问题陈述(如项目可能延误或超支)作为出发点,来探讨哪些威胁可能导致该问题,从而识别出相应的威胁。也可以用收益陈述(如提前交付或低于预算)作为出发点,来探讨哪些机会可能有利于实现该效益,从而识别出相应的机会。
  • 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每个项目及其项目管理计划的构思和开发都基于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并受一系列制约因素的限制。这些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往往都已纳入范围基准项目估算。开展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来探索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有效性,确定其中哪些会引发项目风险。从假设条件的不准确、不稳定、不一致或不完整,可以识别出威胁,通过清除或放松会影响项目或过程执行的制约因素,可以创造出机会。
  • SWOT 分析。这是对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SWOT) 进行逐个检查。在识别风险时,它会将内部产生的风险包含在内,从而拓宽识别风险的范围。首先,关注项目组织或一般业务领域,识别出组织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找出组织优势可能为项目带来的机会,组织劣势可能造成的威胁。还可以分析组织优势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威胁,组织劣势是否会妨碍机会的产生。
  • 文件分析。见 5.2.2.3 节。通过对项目文件的结构化审查,可以识别出一些风险。可供审查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计划、假设条件、制约因素、以往项目档案、合同、协议和技术文件。

项目文件中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以及同一文件内部或不同文件之间的不一致,都可能是项目风险的指示信号。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风险管理计划。见 11.1.3.1 节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项目是否需要定量风险分析,还会详述可用于分析的资源,以及预期的分析频率。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范围基准提供了对单个项目风险和其他不确定性来源的影响开展评估的起始点。
  • 进度基准。见 6.5.3.1 节进度基准提供了对单个项目风险和其他不确定性来源的影响开展评估的起始点。
  • 成本基准。见 7.3.3.1 节成本基准提供了对单个项目风险和其他不确定性来源的影响开展评估的起始点。

项目管理计划的任何变更都以变更请求的形式提出,且通过组织的变更控制过程进行处理。可能需要变更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见 6.1.3.1 节。对进度管理计划的变更包括:资源负荷和资源平衡变更,或进度策略更新等。
  • 成本管理计划。见 7.1.3.1 节。对成本管理计划的变更包括:成本会计、跟踪和报告变更,以及预算策略和应急储备使用方法更新等。
  • 质量管理计划。见 8.1.3.1 节。对质量管理计划的变更包括:满足需求的方法、质量管理方法,或质量控制过程的变更等。
  • 资源管理计划。见 9.1.3.1 节。对资源管理计划的变更包括:资源配置变更,以及资源策略更新等。
  • 采购管理计划。见 12.1.3.1 节。对采购管理计划的变更包括:自制或外购决策或合同类型的更改等。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如果商定的风险应对策略导致了范围变更,且这种变更已经获得批准,那么就要对范围基准做出相应的变更。
  • 进度基准。见 6.5.3.1 节。如果商定的风险应对策略导致了进度估算变更,且这种变更已经获得批准,那么就要对进度基准做出相应的变更。
  • 成本基准。见 7.3.3.1 节。如果商定的风险应对策略导致了成本估算变更,且这种变更已经获得批准,那么就要对成本基准做出相应的变更。

4.2.3.1 节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范围管理计划。见 5.1.3.1 节范围管理计划说明如何在项目的实施阶段管理承包商的工作范围。
  • 质量管理计划。见 8.1.3.1 节质量管理计划包含项目需要遵循的行业标准与准则。这些标准与准则应写入招标文件,如建议邀请书,并将最终在合同中引用。这些标准与准则也可用于供应商资格预审,或作为供应商甄选标准的一部分。
  • 资源管理计划。见 9.1.3.1 节资源管理计划包括关于哪些资源需要采购或租赁的信息,以及任何可能影响采购的假设条件或制约因素。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范围基准包含范围说明书、WBS 和 WBS 词典。在项目早期,项目范围可能仍要继续演进。应该针对项目范围中已知的工作,编制工作说明书 (SOW) 和工作大纲 (TOR)。

依据项目范围基准,为每次采购编制工作说明书(SOW),仅对将要包含在相关合同中的那一部分项目范围进行定义。工作说明书会充分详细地描述拟采购的产品、服务或成果,以便潜在卖方确定是否有能力提供此类产品、服务或成果。根据采购品的性质、买方的需求,或拟采用的合同形式,工作说明书的详细程度会有较大不同。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包括:规格、所需数量、质量水平、绩效数据、履约期间、工作地点和其他要求。

项目管理计划的任何变更都以变更请求的形式提出,且通过组织的变更控制过程进行处理。可能需要变更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需求管理计划。见 5.1.3.2 节项目需求可能因卖方的要求而变更。
  • 质量管理计划。见 8.1.3.1 节。卖方可能提出备选质量标准或备选解决方案,从而影响质量管理计划中规定的质量管理方法。
  • 沟通管理计划。见 10.1.3.1 节。在选定卖方后,需要更新沟通管理计划,记录卖方的沟通需求和方法。
  • 风险管理计划。见 11.1.3.1 节。每个协议和卖方都会带来独特的风险,从而需要更新风险管理计划。具体的风险应该记录到风险登记册中。
  • 采购管理计划。见 12.1.3.1 节。可能需要基于合同谈判和签署的结果,而更新采购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见 5.4.3.1 节。在执行采购活动时,需明确考虑范围基准中的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和可交付成果。本过程可能导致对任何一个或全部可交付成果的变更。
  • 进度基准。见 6.5.3.1 节。如果卖方交付成果方面的变更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度绩效,则可能需要更新并审批基准进度计划,以反映当前的期望。
  • 成本基准。见 7.3.3.1 节。在项目交付期间,承包商的材料价格和人力价格可能随外部经济环境而频繁变动。这种变动需要反映到成本基准中。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成本管理计划
  • 质量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成本管理计划
  • 资源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需求管理计划
  • 风险管理计划
  • 相关方参与计划
  • 范围基准

可在本过程更新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风险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质量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资源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需求管理计划
  • 进度管理计划
  • 成本管理计划
  • 质量管理计划
  • 资源管理计划
  • 风险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 进度基准
  • 成本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风险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 进度基准
  • 成本基准

可在本过程更新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
  • 成本管理计划
  • 质量管理计划
  • 资源管理计划
  • 采购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 进度基准
  • 成本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范围管理计划
  • 质量管理计划
  • 资源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可在本过程更新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质量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 进度基准
  • 成本基准

可在本过程更新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需求管理计划
  • 质量管理计划
  • 沟通管理计划
  • 风险管理计划
  • 采购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 进度基准
  • 成本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变更管理计划;
  • 配置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 进度基准
  • 成本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范围管理计划
  • 需求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控制范围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范围基准的维护。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图 5-5 描述了本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范围管理计划
  • 需求管理计划
  • 变更管理计划;
  • 配置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 绩效测量基准。

可在本过程更新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范围管理计划
  • 范围基准
  • 进度基准
  • 成本基准
  • 绩效测量基准。

可用作本过程输入的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 进度管理计划
  • 进度基准
  • 范围基准
  • 绩效测量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