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8.3.2.3 节。检查是指开展测量、审查与确认等活动,来判断工作和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需求和产品验收标准。检查有时也被称为审查、产品审查和巡检等。在某些应用领域,这些术语具有独特和具体的含义。
引用
1.2.3.3 项目组合管理
要实现项目组合价值的最大化,需要精心检查项目组合的组成部分。确定组成部分的优先顺序,使最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拥有所需的财力、人力和实物资源。
1.2.4.3 阶段关口
在不同的组织、行业或工作类型中,阶段关口可能被称为阶段审查、阶段门、关键决策点和阶段入口或阶段出口。组织可以通过这些审查来检查本指南范围之外的其他相关项,例如产品相关文件或模型。
2.4.1 概述
系统通常由组织管理层负责。组织管理层检查组件与系统之间的优化权衡,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为组织实现最佳结果。这一检查工作的结果将对相应的项目造成影响。因此,项目经理在确定如何达成项目目标时务必要考虑这些结果。此外,项目经理应考虑到组织的治理框架。
3.5.4 整合与复杂性
这些因素会增加项目的复杂性,通过检查,有助于项目经理在规划、管理和控制项目时可以识别关键领域,确保完成整合。
4.2.2.2 数据收集
可用于本过程的数据收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头脑风暴。见 4.1.2.2 节。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时,经常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来收集关于项目方法的创意和解决方案。参会者包括项目团队成员,其他主题专家 (SME) 或相关方也可以参与。
- 核对单。见 11.2.2.2 节。很多组织基于自身经验制定了标准化的核对单,或者采用所在行业的核对单。核对单可以指导项目经理制定计划或帮助检查项目管理计划是否包含所需全部信息。
- 焦点小组。见 5.2.2.2 节。焦点小组召集相关方讨论项目管理方法以及项目管理计划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方式。
- 访谈。见 5.2.2.2 节。访谈用于从相关方获取特定信息,用以制定项目管理计划、任何子计划或项目文件。
4.5 监控项目工作
监控项目工作是跟踪、审查和报告整体项目进展,以实现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绩效目标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让相关方了解项目的当前状态并认可为处理绩效问题而采取的行动,以及通过成本和进度预测,让相关方了解未来项目状态。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图 4-10 描述本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图 4-11 是本过程的数据流向图。
图 4-10监控项目工作: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
• Projectcharter图 4-11监控项目工作:数据流向图
监督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项目管理活动之一,包括收集、测量和分析测量结果,以及预测趋势,以便推动过程改进。持续的监督使项目管理团队能洞察项目的健康状况,并识别须特别关注的任何方面。控制包括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或重新规划,并跟踪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以确保它们能有效解决问题。监控项目工作过程关注:
- 把项目的实际绩效与项目管理计划进行比较;
- 定期评估项目绩效,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并推荐必要的措施;
- 检查单个项目风险的状态;
- 在整个项目期间,维护一个准确且及时更新的信息库,以反映项目产品及相关文件的情况;
- 为状态报告、进展测量和预测提供信息;
- 做出预测,以更新当前的成本与进度信息;
- 监督已批准变更的实施情况;
- 如果项目是项目集的一部分,还应向项目集管理层报告项目进展和状态;
- 确保项目与商业需求保持一致。
4.5.1.2 项目文件
可用于本过程输入的项目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 假设日志。见 4.1.3.2 节。假设日志包含会影响项目的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信息。
- 估算依据。见 6.4.3.2 节和 7.2.3.2 节。估算依据说明不同估算是如何得出的,用于决定如何应对偏差。
- 成本预测。见 7.4.3.2 节。成本预测基于项目以往的绩效,用于确定项目是否仍处于预算的公差区间内,并识别任何必要的变更。
- 问题日志。见 4.3.3.3 节。问题日志用于记录和监督由谁负责在目标日期内解决特定问题。
- 经验教训登记册。见 4.4.3.1 节。经验教训登记册可能包含应对偏差的有效方式以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 里程碑清单。见 6.2.3.3 节。里程碑清单列出特定里程碑的实现日期,用于检查是否达到计划的里程碑。
- 质量报告。见 8.2.3.1 节。质量报告包含质量管理问题,针对过程、项目和产品的改善建议,纠正措施建议(包括返工、缺陷(漏洞)补救、100% 检查等),以及在控制质量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的概述。
- 风险登记册。见 11.2.3.1 节。风险登记册提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威胁和机会的相关信息。
- 风险报告。见 11.2.3.2 节。风险报告提供关于整体项目风险和单个风险的信息。
- 进度预测。见 6.6.3.2 节。进度预测基于项目以往的绩效,用于确定项目是否仍处于进度的公差区间内,并识别任何必要的变更。
4.7.1.7 采购文档
见 12.3.1.4 节。为关闭合同,需收集全部采购文档,并建立索引和加以归档。有关合同进度、范围、质量和成本绩效的信息,以及全部合同变更文档、支付记录和检查结果,都要归类收录。在项目结束时,应将“实际执行的”计划(图纸)或“初始编制的”文档、手册、故障排除文档和其他技术文档视为采购文件的组成部分。这些信息可用于总结经验教训,并为签署以后的合同而用作评价承包商的基础。
5.5.2.1 检查
见 8.3.2.3 节。检查是指开展测量、审查与确认等活动,来判断工作和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需求和产品验收标准。检查有时也被称为审查、产品审查和巡检等。在某些应用领域,这些术语具有独特和具体的含义。
6.6.2.1 数据分析
可用作本过程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挣值分析。见 7.4.2.2 节。进度绩效测量指标(如进度偏差(SV)和进度绩效指数(SPI))用于评价偏离初始进度基准的程度。
- 迭代燃尽图。这类图用于追踪迭代未完项中尚待完成的工作。它基于迭代规划(见 6.4.2.8 节)中确定的工作,分析与理想燃尽图的偏差。可使用预测趋势线来预测迭代结束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在迭代期间应该采取的合理行动。在燃尽图中,先用对角线表示理想的燃尽情况,再每天画出实际剩余工作,最后基于剩余工作计算出趋势线以预测完成情况。图 6-24 是迭代燃尽图的一个例子。
图 6-24迭代燃尽图
- 绩效审查。绩效审查是指根据进度基准,测量、对比和分析进度绩效,如实际开始和完成日期、已完成百分比,以及当前工作的剩余持续时间。
- 趋势分析。见 4.5.2.2 节。趋势分析检查项目绩效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绩效是在改善还是在恶化。图形分析技术有助于理解截至目前的绩效,并与未来的绩效目标(表示为完工日期)进行对比。
- 偏差分析。偏差分析关注实际开始和完成日期与计划的偏离,实际持续时间与计划的差异,以及浮动时间的偏差。它包括确定偏离进度基准(见 6.5.3.1 节)的原因与程度,评估这些偏差对未来工作的影响,以及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例如,非关键路径上的某个活动发生较长时间的延误,可能不会对整体项目进度产生影响;而某个关键或次关键活动的稍许延误,却可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 假设情景分析。见 6.5.2.4 节。假设情景分析基于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输出,对各种不同的情景进行评估,促使进度模型符合项目管理计划和批准的基准。
6.6.2.2 关键路径法
见 6.5.2.2 节。检查关键路径的进展情况有助于确定项目进度状态。关键路径上的偏差将对项目的结束日期产生直接影响。评估次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的进展情况,有助于识别进度风险。
8 项目质量管理
循环回顾,定期检查质量过程的效果;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建议实施新的质量改进方法;
8.1.2.5 数据表现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表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流程图。流程图,也称过程图,用来显示在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成一个或多个输出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步骤顺序和可能分支。它通过映射水平价值链的过程细节来显示活动、决策点、分支循环、并行路径及整体处理顺序。图 8-6 展示了其中一个版本的价值链,即 SIPOC(供应商、输入、过程、输出和客户)模型。流程图可能有助于了解和估算一个过程的质量成本。通过工作流的逻辑分支及其相对频率来估算质量成本。这些逻辑分支细分为完成符合要求的输出而需要开展的一致性工作和非一致性工作。用于展示过程步骤时,流程图有时又被称为“过程流程图”或“过程流向图”,可帮助改进过程并识别可能出现质量缺陷或可以纳入质量检查的地方。
- 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把组织数据可视化,以商业语言加以描述,不依赖任何特定技术。逻辑数据模型可用于识别会出现数据完整性或其他质量问题的地方。
- 矩阵图。矩阵图在行列交叉的位置展示因素、原因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强弱。根据可用来比较因素的数量,项目经理可使用不同形状的矩阵图,如 L 型、T 型、Y 型、X 型、C 型和屋顶型矩阵。在本过程中,它们有助于识别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的质量测量指标。
- 思维导图。见 5.2.2.3 节。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可视化组织信息的绘图法。质量思维导图通常是基于单个质量概念创建的,是绘制在空白的页面中央的图像,之后再增加以图像、词汇或词条形式表现的想法。思维导图技术可以有助于快速收集项目质量要求、制约因素、依赖关系和联系。
图 8-6 SIPOC 模型
8.1.2.6 测试与检查的规划
在规划阶段,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决定如何测试或检查产品、可交付成果或服务,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如何满足产品的绩效和可靠性目标。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测试与检查,可能包括软件项目的 α 测试和 β 测试、建筑项目的强度测试、制造和实地测试的检查,以及工程的无损伤测试。
8.2.2.1 数据收集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收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核对单(见 11.2.2.2 节)。核对单是一种结构化工具,通常列出特定组成部分,用来核实所要求的一系列步骤是否已得到执行或检查需求列表是否已得到满足。基于项目需求和实践,核对单可简可繁。许多组织都有标准化的核对单,用来规范地执行经常性任务。在某些应用领域,核对单也可从专业协会或商业性服务机构获取。质量核对单应该涵盖在范围基准中定义的验收标准。
8.2.2.2 数据分析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备选方案分析。见 9.2.2.5 节。该技术用于评估已识别的可选方案,以选择那些最合适的质量方案或方法。
- 文件分析。见 5.2.2.3 节。分析项目控制过程所输出的不同文件,如质量报告、测试报告、绩效报告和偏差分析,可以重点指出可能超出控制范围之外并阻碍项目团队满足特定要求或相关方期望的过程。
- 过程分析。过程分析可以识别过程改进机会,同时检查在过程期间遇到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非增值活动。
- 根本原因分析 (RCA)。根本原因分析是确定引起偏差、缺陷或风险的根本原因的一种分析技术。
一项根本原因可能引起多项偏差、缺陷或风险。根本原因分析还可以作为一项技术,用于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问题。消除所有根本原因可以杜绝问题再次发生。
8.2.2.8 质量改进方法
质量改进的开展,可基于质量控制过程的发现和建议、质量审计的发现,或管理质量过程的问题解决。计划 — 实施 — 检查 — 行动和六西格玛是最常用于分析和评估改进机会的两种质量改进工具。
8.2.3.1 质量报告
质量报告可能是图形、数据或定性文件,其中包含的信息可帮助其他过程和部门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项目质量期望。质量报告的信息可以包含团队上报的质量管理问题,针对过程、项目和产品的改善建议,纠正措施建议(包括返工、缺陷/漏洞补救、100% 检查等),以及在控制质量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的概述。
8.3.1.4 可交付成果
可交付成果指的是在某一过程、阶段或项目完成时,必须产出的任何独特并可核实的产品、成果或服务能力。作为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过程的输出的可交付成果将得到检查,并与项目范围说明书定义的验收标准作比较。
8.3.2.1 数据收集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收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核对单。见 11.2.2.2 节。核对单有助于以结构化方式管理控制质量活动。
- 核查表。核查表,又称计数表,用于合理排列各种事项,以便有效地收集关于潜在质量问题的有用数据。在开展检查以识别缺陷时,用核查表收集属性数据就特别方便,例如关于缺陷数量或后果的数据。见图 8-12。
图 8-12核查表
- 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是指从目标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用于检查(如从 75 张工程图纸中随机抽取10 张)。样本用于测量控制和确认质量。抽样的频率和规模应在规划质量管理过程中确定。
-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可用于在部署产品或服务之后收集关于客户满意度的数据。在问卷调查中识别的缺陷相关成本可被视为 COQ 模型中的外部失败成本,给组织带来的影响会超出成本本身。
8.3.2.3 检查
检查是指检验工作产品,以确定是否符合书面标准。检查的结果通常包括相关的测量数据,可在任何层面上进行。可以检查单个活动的成果,也可以检查项目的最终产品。检查也可称为审查、同行审查、审计或巡检等,而在某些应用领域,这些术语的含义比较狭窄和具体。检查也可用于确认缺陷补救。
8.3.2.5 数据表现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表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因果图。见 8.2.2.4 节。因果图用于识别质量缺陷和错误可能造成的结果。
- 控制图。控制图用于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预测的绩效。规格上限和下限是根据要求制定的,反映了可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下控制界限不同于规格界限。控制界限根据标准的统计原则,通过标准的统计计算确定,代表一个稳定过程的自然波动范围。项目经理和相关方可基于计算出的控制界限,识别须采取纠正措施的检查点,以预防不在控制界限内的绩效。控制图可用于监测各种类型的输出变量。虽然控制图最常用来跟踪批量生产中的重复性活动,但也可用来监测成本与进度偏差、产量、范围变更频率或其他管理工作成果,以便帮助确定项目管理过程是否受控。
- 直方图。见 8.2.2.4 节。直方图可按来源或组成部分展示缺陷数量。
- 散点图。见 8.2.2.4 节。散点图可在一支轴上展示计划的绩效,在另一支轴上展示实际绩效。
8.3.3.2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控制质量过程的一个目的就是确定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开展控制质量过程的结果是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后者又是确认范围过程的一项输入(见 5.5 节),以便正式验收。如果存在任何与可交付成果有关的变更请求或改进事项,可能会执行变更、开展检查并重新核实。
9.6.2.1 数据分析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备选方案分析。见 9.2.2.5 节。备选方案分析有助于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以纠正资源使用偏差,可以将加班和增加团队资源等备选方案与延期交付或阶段性交付相比较,以权衡利弊。
- 成本效益分析。见 8.1.2.3 节。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在项目成本出现差异时确定最佳的纠正措施。
- 绩效审查。绩效审查是测量、比较和分析计划的资源使用和实际资源使用的不同。分析成本和进度工作绩效信息有助于指出可能影响资源使用的问题。
- 趋势分析。见 4.5.2.2 节。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项目团队可能会使用趋势分析,基于当前绩效信息来确定未来项目阶段所需的资源。趋势分析检查项目绩效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用于确定绩效是在改善还是在恶化。
9.6.2.2 问题解决
见 8.2.2.7 节。问题解决可能会用到一系列工具,有助于项目经理解决控制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可能来自组织内部(组织中另一部门使用的机器或基础设施未及时释放,因存储条件不当造成材料受损等)或来自组织外部(主要供应商破产或恶劣天气使资源受损)。项目经理应采取有条不紊的步骤来解决问题,包括:
- 识别问题。明确问题。
- 定义问题。将问题分解为可管理的小问题。
- 调查。收集数据。
- 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 解决。从众多解决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 检查解决方案。确认是否已解决问题。
10 项目沟通管理
因此,应该尽量简化团队成员获取信息的通道,频繁进行团队检查,并让团队成员集中办公。
10.3.2.3 数据表现
适用的数据表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相关方参与度评估矩阵(见 13.2.2.5 节)。它可以提供与沟通活动效果有关的信息。应该检查相关方的期望与当前参与度的变化情况,并对沟通进行必要调整。
11.2.1.4 采购文档
见 12.3.1.4 节。如果需要从外部采购项目资源,就应该审查初始采购文档,因为从组织外部采购商品和服务可能提高或降低整体项目风险,并可能引发更多的单个项目风险。随着采购文档在项目期间的不断更新,还应该审查最新的文档,例如,卖方绩效报告、核准的变更请求和与检查相关的信息。
11.2.2.3 数据分析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根本原因分析。根本原因分析(见 8.2.2.2 节)常用于发现导致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可以用问题陈述(如项目可能延误或超支)作为出发点,来探讨哪些威胁可能导致该问题,从而识别出相应的威胁。也可以用收益陈述(如提前交付或低于预算)作为出发点,来探讨哪些机会可能有利于实现该效益,从而识别出相应的机会。
- 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每个项目及其项目管理计划的构思和开发都基于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并受一系列制约因素的限制。这些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往往都已纳入范围基准和项目估算。开展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来探索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有效性,确定其中哪些会引发项目风险。从假设条件的不准确、不稳定、不一致或不完整,可以识别出威胁,通过清除或放松会影响项目或过程执行的制约因素,可以创造出机会。
- SWOT 分析。这是对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SWOT) 进行逐个检查。在识别风险时,它会将内部产生的风险包含在内,从而拓宽识别风险的范围。首先,关注项目、组织或一般业务领域,识别出组织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找出组织优势可能为项目带来的机会,组织劣势可能造成的威胁。还可以分析组织优势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威胁,组织劣势是否会妨碍机会的产生。
- 文件分析。见 5.2.2.3 节。通过对项目文件的结构化审查,可以识别出一些风险。可供审查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计划、假设条件、制约因素、以往项目档案、合同、协议和技术文件。
项目文件中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以及同一文件内部或不同文件之间的不一致,都可能是项目风险的指示信号。
11.7.1.2 项目文件
应作为本过程输入的项目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 问题日志。见 4.3.3.3 节。问题日志用于检查未决问题是否已更新,并对风险登记册进行必要更新。
- 经验教训登记册。见 4.4.3.1 节。在项目早期获得的与风险相关的经验教训可用于项目后期阶段。
- 风险登记册。见 11.2.3.1 节。风险登记册的主要内容包括;已识别单个项目风险、风险责任人、商定的风险应对策略,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它可能还会提供其他详细信息,包括用于评估应对计划有效性的控制措施、风险的症状和预警信号、残余及次生风险,以及低优先级风险观察清单。
- 风险报告。见 11.2.3.2 节。风险报告包括对当前整体项目风险敞口的评估,以及商定的风险应对策略,还会描述重要的单个项目风险及其应对计划和风险责任人。
11.7.2.3 会议
适用于本过程的会议包括(但不限于)风险审查会。应该定期安排风险审查,来检查和记录风险应对在处理整体项目风险和已识别单个项目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在风险审查中,还可以识别出新的单个项目风险(包括已商定应对措施所引发的次生风险),重新评估当前风险,关闭已过时风险,讨论风险发生所引发的问题,以及总结可用于当前项目后续阶段或未来类似项目的经验教训。
12.2.3.2 协议
合同是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的协议。它强制卖方提供规定的产品、服务或成果,强制买方向卖方支付相应的报酬。合同建立了受法律保护的买卖双方的关系。协议文本的主要内容会有所不同,可包括(但不限于):
- 采购工作说明书或主要的可交付成果;
- 进度计划、里程碑,或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日期;
- 绩效报告;
- 定价和支付条款;
- 检查、质量和验收标准;
- 担保和后续产品支持;
- 激励和惩罚;
- 保险和履约保函;
- 下属分包商批准;
- 一般条款和条件;
- 变更请求处理;
- 终止条款和替代争议解决方法。
12.3.2.4 检查
检查是指对承包商正在执行的工作进行结构化审查,可能涉及对可交付成果的简单审查,或对工作本身的实地审查。在施工、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检查包括买方和承包商联合巡检现场,以确保双方对正在进行的工作有共同的认识。
12.3.3.3 采购文档更新
采购文档更新可包括用于支持合同的全部进度计划、已提出但未批准的合同变更,以及已批准的变更请求。采购文档还包括由卖方编制的技术文件,以及其他工作绩效信息,例如,可交付成果的状况、卖方绩效报告和担保、财务文件(包括发票和支付记录),以及与合同相关的检查结果。
X3.2.2 持续进行的交叠阶段
高度适应型项目往往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持续实施所有的项目管理过程组。受来自精益思维的技术的启发,这种方法往往被称为“持续且适应式规划”。它承认:工作一旦开始,计划就需根据新情况而改变。其目的是,不断调整和改进项目管理计划的所有要素,而不局限在迭代中的预定检查点。这种方法中的过程组相互作用,见图 X3-3 所示。
X3.3.3 执行过程组
在敏捷型、迭代型和适应型项目生命周期中,通过迭代对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每次迭代都是在一个很短的固定时间段内开展工作,然后演示所形成的功能或设计。有关的相关方和团队再基于演示来开展回顾性审查。这种演示和审查有助于对照计划检查进展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对项目范围、进度或执行过程做任何变更;也有助于通过展示已完成的工作增量,以及讨论未来工作,更好地管理相关方参与。进行回顾性审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讨论与执行方法有关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讨论富有成效的做法以及依靠团队解决问题,回顾性审查也是管理项目知识和建设项目团队的主要工具。
X4.5 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
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包括:
- 项目质量管理需要兼顾项目管理与项目可交付成果两个方面,它适用于所有项目,无论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具有何种特性。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则需视专门针对项目所产生的可交付成果类型而定。
- 质量和等级是不同的概念。质量是“一系列内在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 9000)1,而等级是对用途相同但技术特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的级别分类。项目经理及团队要负责权衡,以便同时达到所要求的质量与等级水平。
- 预防胜于检查。最好是在设计时考虑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而不是在检查时发现质量问题。预防错误的成本通常远低于在检查或使用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成本。
- 项目经理可能需要熟悉抽样。属性抽样的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而变量抽样指的是在连续的量表上标明结果所处的位置,以表明合格的程度。
- 很多项目会为项目和产品衡量确立公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和控制界限(在统计意义上稳定的过程或过程绩效的普通差异的边界)。
- 质量成本 (COQ) 包括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预防不符合要求、为评价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因未达到要求(返工)而发生的所有成本。质量成本通常关注项目集管理、项目组合管理、PMO 或运营。
- 当质量整合到项目和产品规划和设计中时,以及组织文化意识致力于提高质量时,就能达成最有效的质量管理。
X4.6项目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项目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包括:
- 项目资源包括物质资源(设备、材料、设施和基础设施)和团队资源(担任项目角色及承担相关职责的人员)。
- 管理团队资源和物质资源需要不同的技能和能力。
- 项目经理应同时是项目团队的主管和经理,而且应在聘用、管理、激励和授权团队成员方面做出适当的努力。
- 项目经理应了解影响团队的因素,例如,团队环境、团队成员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关方之间的沟通、组织变更管理、内部和外部政治、文化问题,以及组织的独特性,uu项目经理还负责积极培养团队技能和能力,同时提高并保持团队的满意度和积极性。
- 物质资源管理着眼于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分配和使用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物质资源,而无法有效管理和控制资源可能会降低项目顺利完工的概率。